1.地区分布情况
中国按照各地经济的发展水平,分为东部地 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
东部地区经济比较发达,是指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
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次于东部地区,是指黑龙 江、吉林、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和江西;
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又次于中部地区,是指 陕西、甘肃、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四川、重庆、 云南、贵州、广西和西藏。
2、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状况:
|
表一 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及分布情况
(据2000年11月1日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情况)
|
省份
|
人口(万人)
|
各地人口占总人口比率(%)
|
陕西
|
3618
|
2.79
|
新疆
|
1774
|
1.37
|
青海
|
510
|
0.39
|
甘肃
|
2543
|
1.96
|
宁夏
|
543
|
0.42
|
四川
|
8550
|
6.60
|
重庆
|
3075
|
2.37
|
云南
|
4192
|
3.24
|
贵州
|
3710
|
2.86
|
西藏
|
256
|
0.20
|
广西
|
4713
|
3.64
|
内蒙古
|
2362
|
1.82
|
西部总人口数
|
358462
|
7.67
|
全国总人口数
|
129533
|
100.00
|
|
|
|
|
|
|
|
省份
|
土地面积(万平方公里)
|
各地面积占
总面积比率(%)
|
陕西
|
20.56
|
2.14
|
新疆
|
160
|
16.67
|
青海
|
72.1 |
7.51
|
甘肃
|
45.4 |
4.73
|
宁夏
|
6.6 |
0.69
|
四川
|
48
|
5.00
|
重庆
|
8.24
|
0.86
|
云南
|
38
|
3.96
|
贵州
|
17
|
1.77
|
西藏
|
122
|
12.71
|
广西
|
23.6
|
2.46
|
内蒙古
|
118.3
|
12.32
|
西部土地总面积 |
679.8
|
70.82
|
全国土地总面积 |
129533
|
100.00
|
|
|
|
|
|
|
表三
西部各省国内生产总值及分配情况(2000年)
|
省份
|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
西部各省国内生产总值分配(%)
|
陕西
|
1661
|
1.86
|
新疆
|
1364.7
|
1.53
|
青海
|
263.1
|
0.29
|
甘肃
|
983
|
1.10
|
宁夏
|
265.3
|
0.30
|
四川
|
4016.8
|
4.49
|
重庆
|
1589.6
|
1.78
|
云南
|
1955.3
|
2.19
|
贵州
|
993.3
|
1.11
|
西藏
|
117
|
0.13
|
广西
|
2035.6
|
2.28
|
内蒙古
|
1403.9
|
1.57
|
西部国内生产总值
|
16648.6
|
18.63
|
全国国内生产总值 |
89403.5
|
100.00
|
|
|
|
|
|
|
|
省份
|
各地区人均国内生产值(元)
|
陕西
|
4101
|
新疆
|
6470
|
青海
|
4662
|
甘肃
|
3668
|
宁夏
|
4473
|
四川
|
4452
|
重庆
|
4826
|
云南
|
4452
|
贵州
|
2475
|
西藏
|
4262
|
广西
|
4148
|
内蒙古
|
5350
|
北京市
|
19846
|
上海市
|
30805
|
全国人均国内生产值
|
6534
|
(表格内容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
|
|
3、西部地区经济资源状况简介:
陕西
陕西省土地总面积20.5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面积的2.14%,省会市西安。陕西省现设10个地、市 (其中5个省辖市、5个地区),84个县、8个县级市
和15个市辖区,县级行政单位共107个。全省年平均降水量653毫米,年蒸发量平均为 1608毫米。全省水资源总量为442.1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量1300立方米,相当全国人均量的
55.2%,是一个缺水的省份。
陕西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已发现有用矿产130 种,探明储量的91种。矿产地535处,其中大中型 矿产地264处。探明储量居全国第一位的有锶、铼、
水泥灰岩等9种,居第二三位的有汞、钼、天然气、 煤等18种。全部矿产潜在经济价值超过8.24万亿 元,居全国第四位。 陕西省已发现各类文物点35750处,其中古遗
址10378处,古墓葬4011处,石窟寺544处,古建筑 2577处,古石刻14551处,全省有国家级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37处,居全国第一位;省级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372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40处。 陕西共有博物馆57座,馆藏文物54万件(组),其中一级文物1800多件。陕西历史博物馆是
中国最大的现代化历史博物馆,建筑面积5.6万平 方米,展室面积1.1万平方米,收藏了陕西出土文 物精品11万多件(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是全
国规模最大的遗址博物馆。西安唐代艺术馆是全 国第一个断代史博物馆。著名的博物馆还有:收藏 秦代文化代表遗物的咸阳博物馆,保存汉代文物 的茂陵博物馆,珍藏汉魏书法珍品“石门十三品”
的汉中市博物馆,被誉为“中国书法艺术宝库”的 碑林博物馆以及半坡遗址博物馆、干陵博物馆、临 潼华清宫御汤遗址博物馆,耀州窑遗址博物馆、司马迁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西安事变纪念馆等。
新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积166多万平方公里。有维吾尔、汉、哈萨克、回、柯尔克孜等众多民族。在自治区范围内通用维吾尔语和汉语两种语言文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全区辖2
个地级市、5个自治州,在8个地区设立行政公署; 其下又辖17个县级市、62个县、6个自治县。
新疆矿产资源丰富,种类齐全,储量大,品位 高。现已探明的矿种有138种,占全国探明矿种的 82.14%。全自治区已探明储量的矿种为68种(亚
种75个),列入全国矿产储量表中的新疆矿产储 量占全国首位的有铍、钠硝石、白云母、蛭石、陶瓷 土5种;居全国前五位的有煤、石油、天然气等26
种。新疆作为中国矿产资源主要开发利用的大省 (区),其石油、天然气、煤、铁、铜、镍、金、锂、铌、 钽、钠硝石、钾硝石、盐、芒硝、石灰石、蛭石、膨润
土、花岗石是今后开采利用的主要矿种。 新疆被中外称为“天然博物馆”。沿丝绸之路遗 址,分布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个,省级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118个,历史文化名城一座,寺观庙宇
2万多个。草原岩画、石人、古墓群、烽火台,南北疆 都有分布。冰川、冰塔林、雅丹地貌、冰山湖、高山 湖、天鹅湖及29个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构成新疆奇异的自然风光。
青海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因境内有全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面积72.1万 平方公里,在29个省、市、自治区中仅次于新疆、西
藏、内蒙古而居第四位。青海是多民族的省份,有42 个少数民族,世居青海的主要有藏族、回族、土族、 撒拉族和蒙古族。青海省省会西宁市。全省现辖海北、海南、黄南、玉树、果洛、海西6个民族自治州、海东行署和
西宁市。州、地、市下辖31个县、7个民族自治县、2个州辖市、4个市辖区、1个行政委员会。
青海省是资源型省份。全省可利用草场5亿 多亩,是我国四大牧区之一。境内有丰富的动植物 资源和矿产资源,药用植物资源约500余种,其中,
畅销国内外的有10多种。动物资源有鸟类200多 种,兽类50多种,属国家一类保护的有野骆驼、盘 羊、雪豹等8种。现已发现119个矿种,矿床、矿点
2239处,其中探明储量的有70种,储量居全国前 二位的有16种。 青海省区内旅游资源具有高原特色和民族风 格,如唐蕃古道、塔尔寺、热贡艺术、日月山、江河
等。
甘肃
甘肃简称甘或陇,地处黄河上游,位于我国的地理中心。总面积45.4万平方公里,甘肃省省会兰州市。
甘肃省是中国著名的有色金属之乡,已形成铜、铝、镍、铅、锌等从采选、冶炼到加工一条龙生 产体系。甘肃是中国最早的石油化工基地之一。甘肃省气候干旱、降水量不足,是一个缺水的省份。甘肃省是西北的纽带,兰州是全国的地理中心和交通枢纽。
宁夏
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位于我国西北、黄河 中段地区。是我国回族主要聚居区,其中回族人口 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面积6.6万平方公里。
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全区辖3个地级 市,在1个地区设立行政公署;其下又辖2个县级 市、15个县。
宁夏地下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已经发现的矿产有50余种,主要以非金属矿为主,按丰值度计, 人均自然资源潜在价值相当于全国平均值的 1.6倍,居全国第五位。主要有煤、石膏、石油、天然
气、陶土、石英砂、重晶石、铁矿等。煤炭探明储量 310亿吨,预测储量2000多亿吨,居全国第五位。 石膏蕴藏量居全国第一位。宁夏现有四大矿区年
生产原煤能力1800万吨,人均原煤产量居全国第 三位。宁夏有色金属冶炼厂生产的钽、铌、铍制品居全国第一,世界第三。宁夏历史悠久,文物古迹较多,著名的有:银川海宝塔(又称北塔或黑宝塔、赫宝塔)、银川承天寺
塔、须弥山石窟、石空山石窟、灵武县水洞沟遗址、 西夏王陵、一百零八塔、同心清真大寺、贺兰山小滚 钟口、中卫高庙等。
四川
四川省简称川或蜀。位于我国西南地区,面积48万多平方公里。四川是中国多山省份之一。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绝大部分,除 四川盆地底部的平原和丘陵外,大部分地区岭谷
高差均在500米以上。最低的东部长江三峡,海拔 仅70余米,而西部最高的贡嘎山则达7556米,两 者相差7400米以上,地表起伏之悬殊,在中国仅西
藏、新疆可比。除汉族外,有52个少数民族,其中 以彝、藏、土家、苗、羌、回、蒙古、满、傈僳族人数较多。四川省省会成都市。全省辖13个地级市,3个
自治州;在5个地区设立行政公署;其下又辖18个 县级市、124个县、3个自治县。
四川生态条件复杂,南北生物交汇,东西物种 混杂,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全省有高等植物上万种,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其中裸子植物88种,居 全国第一位,被子植物8543种,居全国第2位;脊
椎动物1100余种,占全国的40%以上,居全国第 二位。四川有银杉、珙桐、桫椤等国家重点保护野 生植物101种,占全国339种的29.8%;有大熊猫、
白唇鹿、金丝猴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30种, 有小熊猫、大灵猫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112 种,分别占全国的30·9%和47·1%。四川省已成为
全国乃至世界极其珍贵的生物基因库之一。
四川省是我国西部矿产资源大省之一,矿种较齐全,探明储量较丰富,矿产资源在全国占有重 要地位。截止1995年底,四川省已探明储量的矿种
有82种,是我国探明矿种储量最多的省份之一。 已探明储量的矿产地为1327处,占全国的6%。
已探明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首位的矿种有 钛、钒、硫铁矿、熔炼水晶、光学萤石、白垩土、玻璃 脉石类、霞石正长岩等8种;居全国第二位的有 锂、稀土、镉、芒硝、盐矿、碘、晶质石墨、石棉、云
母、瓦用板岩、水泥配料粘土等11种;居全国第三 位的有铁、铂、铍及熔剂石灰岩等4种。已探明D 级以上矿产保有储量的潜在价值约为37020.5亿
元,占全国总量的4.14%,列第七位。 截止1995年底,四川省开发利用的矿种达64 种,拥有各类矿山企业达13516个,1995年采选业
总产值为115.13亿元,矿石产量15779万吨。
四川是全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区)之一,类 型齐全,品种多样,主要有:9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还有44个省级风景名胜区,150多个市县级风景名
胜区。全国文化历史名城7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24座,历史文化名镇22个。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多处,以及国家级、
省级自然保护区37个。 四川有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群,野生动物 资源丰富,植物群落种类繁多,是科考和专项生态 旅游的好去处。四川少数民族风情浓郁,每年要举
办10余个少数民族民俗活动。众多的历史文化遗 产和现代产业景观,也是游人向往之地。
资料来源:《2000年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统计公报》《中国地区发展回顾与展望》
重庆
重庆市简称渝。位于我国西南腹地。面积 8.24万平方公里。重庆是我国第四个中央直辖市。1997年3月 14日,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
议批准,撤销原重庆市,设立重庆直辖市,管辖原 重庆市和万县市、涪陵市、黔江地区。全市辖13个 区,4个县级市、18个县和5个民族自治县。
重庆地区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类型多,在国内 占有重要地位。截至1996年底,全市已发现矿产 75种,已探明储量39种,是全国特大城市中矿产资源最丰富地区。(1)能源矿产有煤、天然气、地下热
水等,其中煤的保有储量20多亿吨,是我国南方煤 炭生产重要基地;天然气储量达3200亿立方米,名 列全国前列。(2)金属矿产:锶矿储量185万吨,居
全国第一,锰矿探明储量为我国第二,钒、钼、钡探 明储量为全国第三,此外还有铝土矿、汞矿、锌铅矿 等。(3)非金属矿产:岩盐为我国最大矿区之一,储
量达3000亿吨,重晶石、萤石等也较为丰富;冶炼 辅助材料有耐火粘土、溶剂石灰石、硅石、铸型砂 等;建筑材料有石膏、大理石、水泥石灰石等。
重庆地区自然环境复杂,在长期演变过程中, 形成丰富多彩的自然旅游资源。重庆自然旅游资 源特征有:(1)多样性。山地型有巫山12峰、缙云山 9峰、四面山丹霞地貌等;喀斯特型溶洞有夏冰洞、
芙蓉洞、双溪洞等;万盛石林;小寨天坑地缝等。峡 谷型有长江三峡、嘉陵江小巫峡、大宁河小三峡、 乌江峡谷等。水体类有南、北温泉、统景温泉等;湖
泊有长寿湖、小南海等。生物类有金佛山、四面山、 缙云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仙女山、红池坝山地草 地等,集“山、洞、峡、泉、林、草”于一身,具有观光、
避暑、消夏、疗养保健、探险科考等功能。(2)独特 性。据不完全统计,重庆境内自然旅游资源共有 1331处(含人文景观),其中有世界上最大的奉节
小寨天坑(漏斗)地缝(盲谷),以及巫溪夏冰洞、长 江三峡、大宁河峡谷和乌江峡谷群,实属国内罕 见。(3)集中性。以长江干流为横轴,乌江、大宁河
为纵轴,依托重庆主城区、涪陵、万州为中心,构成“三点三线”地域组合格局。三峡工程 完工后,不但 形成长达600公里“高峡出平湖”的天下奇观,还将
新增景点70多处,使整个三峡库区成为全国最大 的国家级公园和世界级风光景区。重庆市还有众 多的人文旅游景观,以三国为背景的历史遗迹白 帝城、张飞庙;以民俗为背景的丰都鬼城、大足石
刻,以及革命历史遗迹红岩村革命纪念馆歌乐山 烈士陵园等。 资料来源:《2000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统计公报》《中国地区发展回顾与展望》
云南
云南省简称滇或云。位于我国西南边疆,西邻缅甸;南接老挝、越南。面积39.4万多平方公里。云 南是多民族的省份,其中白、哈尼、傣、傈僳、佤、拉
祜、纳西、景颇、布朗、普米、怒、德昂、独龙、基诺等 15个民族为云南所特有,是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云南省省会昆明。全省辖3个地级市、8个自
治州,在5个地区设立行政公署;其下又设12个县 级市、50个县、29个自治县。
云南为中国三大林区之一。植物种类繁多,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的植物类型都有分布,全国 近3万种高等植物,云南有一半以上。丰富的植物
资源中,有许多珍贵、稀有、速生、优良品种,有众 多经济林木果品,有品种繁多的芳香植物、药用植物、观赏植物,被誉为“植物王国”、“香料之乡”、“药材宝库”、“天然花园”。云南
野生动物资源十分丰富。仅脊椎动物种数就占全国的53%,鸟类种数 占全国的65%。而且云南动物种类繁多,分布广, 稀有动物多,是一个世所罕见的天然动物园。
云南矿产资源异常丰富,世界上已知的140多种有用矿种中,云南找到了113种,尤富各种有色 金属矿藏。有50个矿种的保有储量居全国前十 位。其中铅、锌、锗、锡、铟、铂、铜、镍等有色金属的
保有储量居全国前三位。云南地质构造复杂,地层 出露完整,是地质科学研究的一块“宝地”。而复杂的构造形成的众多有特殊价值的泉水,又给云南带来一项重要的经济资源。云南山奇水异,风光绮丽多姿,旅游资源十分
丰富。全省有路南石林、大理、西双版纳、滇池、三江并流、玉龙雪山等6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区,还有昆明、大理、丽江3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7处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大批具有民族特色
的旅游项目。以昆明为中心的滇中旅游区,有大观 楼、金殿、筇竹寺、西山、路南石林、滇池、曲靖爨宝 子碑等;以大理为中心的滇西游区,人称“东方瑞
士”,著名旅游点有玉龙雪山、虎跳峡、洱海、大理 三塔、南诏古国遗址等,还有民族特色浓郁的少数 民族节日,如白族三月街,彝族“火把节”等;滇南
旅游区以热带雨林风光和傣族风情著名,主要风 景游览点有景洪县允景洪镇、曼阁佛寺、景真八角 寺、曼飞龙佛塔、橄榄坝、热带作物研究所等。傣家“泼水节”给中外游人留下深刻印象。
贵州
贵州省简称黔或贵。位于我国西南的云贵高 原东部。面积17万多平方公里。 贵州省省会贵阳。全省辖4个地区,3个自治 州,2个地级市,9个县级市,57个县,11个自治县,
3个特区。贵州是多民族省份,主要有汉、苗、布依、 侗、彝、水、回、仡佬、壮、瑶、满、白、土家等族。 贵州是江南输出商品煤最多的省份,电力工
业水火兼备,除满足本省需要外,已经开始向广东 及邻近省区输电,是西部大开发中的“西电东送” 的主要省份。贵州省原材料工业以有色金属、冶金、化工、
建材为主,是全国电解铝、汞、钛、铁合金、生铁、钎 钢、精锑、磷矿石等原材料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轻纺工业包括以名酒、名烟、矿泉水为重点的 食品工业,以棉、麻、毛纺和丝织、化织、制革为特
色的纺织工业以及造纸等其他轻工业,其中卷烟、 醇酒在国内占有重要位置。矿泉水质优、量大,开 发前景非常可观。
西藏
西藏自治区简称藏。位于我国西南边疆,与印 度、尼泊尔、锡金、缅甸等国接壤。面积122万平方 公里。是我国藏族主要聚居区。西藏自治区是中国
人口最少,密度最小的省区。平均海拔超过4800 米,境内海拔超过7000米的高峰有50多座,其中 8000米以上的有11座。加之气候寒冷、气压低、空
气稀薄,所以素有“世界屋脊”和“世界第三极”之 称。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全区辖1个地级市,在 6个地区设立行政公署;其下又辖1个县级市、76
个县。西藏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达70多种,有 11种的储量分别名列中国的前五位。铬铁矿质量 好,品位高达50%左右,已经探明的远景储量居中
国之冠;铜矿的远景储量仅次于江西省。藏东玉龙 大型班岩铜矿储量高达600多万吨,世界罕见。锂 的远景储量居世界前列。非金属矿中石膏居中国 第二位;硼砂、菱镁矿、重晶石居中国第三位;砷、
白云母、泥炭居中国第四位;陶瓷土居中国第五 位。还有食盐、天然碱、芒硝、硫、磷、钾、硅藻土、冰 洲石、大理石、刚玉、水晶、玛瑙等多种矿产。
水能、地热能、太阳能、风能等均非常可观,尤 以水能资源最丰富。 西藏自治区是旅游资源丰富的省份。位于中 尼边境的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逶迤的雅
鲁藏布江、古老的历史文化遗迹,别具一格的宗教 建筑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宗教活动等,都是堪称一 流的旅游资源。目前,西藏可供旅游者游览的参观 点有60多处,初步形成了以拉萨为中心,日喀则、
山南相结合,辐射那曲、阿里、林芝的资源开发利 用格局。
广西
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位于我国南部,南临 北部湾,西南与越南接壤。面积23.6万平方公里。 是我国壮族的主要聚居地。 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全区辖9个地
级市;在5个地区设立行政公署;其下又辖10个县 级市、59个县、12个自治县。 广西已发现114种矿,其中已探明储量的78 种。优势矿产较多,保有储量在全国各省、自治区、
直辖市中居第一位的有锰、铟、铪、钪、砷、膨润土、 化肥用灰岩、压电水晶、玛瑙、砖瓦用叶岩、水泥配 料用叶岩、水泥配料用泥岩、砖瓦用粘土等13种;
锡、锑、铝、钨、锌、钛、钒、银、铌、钽、锆、锗、镉、铀、 石灰岩、重晶石、滑石等矿保有储量在各省、自治 区、直辖市中居前列。已探明储量的矿产地737处,
其中大中型矿产地211处。已开发利用的矿产54 种。锡、铅、锌、锑、汞、银、硫铁矿、滑石等矿主要产 于桂北。锰、稀土、花岗石等矿主要产于桂南。银、
钽、铌、钛等矿主要产于桂东。铝土和金矿主要产 于桂西。石灰岩、白云岩、重晶石等矿主要产于桂 中。有色金属资源丰富,品种齐全,多为大型的金 属矿床。黑色金属矿产以锰、钛矿占优势,其中锰
矿探明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36.98%,大、中、小型 矿床兼有。钒矿资源也丰富。铁矿资源贫乏。稀有 金属探明储量的有5种,稀土金属探明储量的有2
种,分散元素矿产探明储量的有8种,各类矿床都 具有一定数量和规模。贵金属中探明储量的有金、 银2种,多以有色金属矿床的伴生矿出现。非金属 矿产探明储量的有29种,其中以建材资源占优势,
磷矿资源贫乏。能源矿产探明储量的有7种,其中 煤和石油均贫乏。 广西有六大特色旅游:一是以桂林山水为代 表的、遍及全广西的喀斯特地貌所形成的山清水
秀、洞奇石美的山水观光旅游;二是以北海银滩为 代表,包括钦州、防城港市在内的亚热带滨海度假 旅游;三是以壮、瑶风情为代表的独具特色的少数 民族风俗风情旅游;四是中越边关风情及跨国旅
游;五是以兴安灵渠为代表的文物古迹旅游;六是 有华南第一峰兴安猫儿山、上思十万大山、贺州姑 婆山等一大批国家级森林旅游。
内蒙古
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位于我国北部边疆,西北紧邻蒙古和俄罗斯。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2.3%,居各省市第三位。内
蒙古自治区以蒙古族和汉族数量最多,此外,还有 朝鲜、回、满、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民族。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全区分设7个盟,辖5个地级市;其下又辖15个县级市、17个县、49个旗、3个自治旗。
在世界上已查明的140多种矿产中,内蒙古已 发现120多种,在列入储量表的72种矿产中,有40 多种储量居全国前十位,20多种名列前三位,7种
居全国首位,特别是煤炭资源极其丰富,且品种优 良,种类齐全,易于开采。目前内蒙古储量在10亿 吨以上的大煤田有15个,其中储量100亿吨以上
的煤田有6个。国家“七五”期间新开采的5大露天 煤矿,有4个在内蒙古。 石油天然气的蕴藏量也十分可观,全区已探明13个大油气田,预测石油总资源量为2030亿
吨,天然气的最高远景储量可达10000亿立方米, 世界级的大油气田陕甘宁油气田的主体就在内蒙 古的鄂尔多斯盆地。内蒙古的稀土资源得天独厚,誉满中外,已探
明的稀土氧化物储量占全国的90%以上,仅次于 巴西,居世界第二位;铍、钽、钴的探明储量也分别 居世界的第一位和第二位。此外,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和贵重金属、建材
原料和其他非金属,以及化工原料等矿产资源,有 相当部分在全国也名列前茅。据有关专家估算,全 区矿产储量潜在价值(不含石油、天然气)达13万
亿元,居全国第三位,具有巨大的开发价值。内蒙古森林面积居全国之冠。以内蒙古东部被 誉为“祖国绿色宝库”的大兴安岭为主的森林面积达 1407万公顷,占全国森林面积的九分之一,林木蓄
积量11.2亿立方米,占全国总蓄积量的12%,是国家 重要的林业生产基地。 草原、古迹、沙漠、湖泊、森林、民俗“六大奇观” 构成了独特的旅游胜景,别具北国风采,塞外情韵。举世闻名的长城,中国第二大河黄河以及悠久
的历史和鲜明的地区特色、民族特色,都使国内外 旅游者留连忘返,为之神往。阿尔山温泉、维纳河矿泉,已成为国内外患者向往的疗养胜地。大兴安岭 的莽林风光,是国内外著名的避暑胜地。呼和浩特的五塔寺、大召、昭君墓、库力图召、乌素图召、白塔、包头市的五当召,美岱召,伊金霍洛旗的成吉思
汗陵,巴彦浩特市的延福寺,赤峰市的辽上京、辽中 京、大明塔,鄂伦春的嘎仙洞等等,都各具特色。
(以上各省内容摘自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网站http ://www .cqetdz .gov .c n/)
4.西部开发名词解释
西气东输
“西气东输”工程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举措,它作为西部大开发的一项标志性工程,是中国 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规划的,将塔里木盆地 的天然气东送至华东地区的天然气输气管道工程。
“西气东输”主干管道,西起新疆塔里木的轮南油田,向东经过库尔勒、吐鲁番、都善、哈密、柳园、 张掖、武威、兰州、定西、礼泉、洛阳、信阳、合肥、南京和常州,最终到达上海市区,全长4212公里。
管道有平行的两条,直径各为1.5米,每条年输气能力120亿立方米。原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初步 规划“西气东输”管道工程采取气源依次接替、管
道分段铺设、气量逐年递增的方式。规划第一阶段将建设四川———武汉———上海天然气管道、西安———信阳输气干线2787公里,把四川富余的天然气先送到武汉,然后把陕甘宁的天然气连接起
来送到上海,2002年输气能力达到40亿立方米。 同时,将青海的天然气送到兰州。第二阶段,建设 兰州至西安的输气管道,形成柴达木、陕甘宁、川渝三大气区向长江中下游联合供气的格局,共需
建管道11507公里。第三阶段,塔里木天然气参与东输,共需建管道2258公里,到2010年输气250 亿立方米以上,确保稳定供气30年。该工程包括
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输气管道以及城市管网、工业利用等相关项目建设。将成为横贯中国腹地的能源大动脉。
塔里木是全国最大的天然气富集区,天然气资源量为8.4万亿立方米,约占全国陆上天然气资 源总量的四分之一。其中,牙哈、依南、克拉苏与和田河等5座大中型气田,到1999年底总计探明天
然气地质储量4190亿立方米,是“西气东输”的主 力气田。为国家启动实施“西气东输”管网工程储 备了资源。而长江三角洲是全国天然气需求量最
大的地区,主要需求有燃气发电、化学工业、其他 工业和居民生活燃料等。
全国天然气资源集中在西部地区,而其消费市场主要在东部地区。铺设这条横贯东西部的输气管道,实现西部资源与东部市场对接,以减轻西部探区气田难开、资金沉淀的巨大压力,缓解东部
省市能源紧缺局面,从而把资源优势真正变成经 济优势,对于加快全国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2000年2月,“西气东输”工程方案得到国务院充分肯定,认为启动“西气东输”工程是把新疆的天然气资源优势变成造福新疆各族人民的经济优势的大好事,也是促进沿线8个省、区、市产业
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经济效益提高的重要举措; 3月21日,国家电力公司加快西部电力开发战略 研讨会上指出:国家电力公司将加快实施“西电东送”战略;3月25日,“西气东输”工程前期工作启动,经国务院批准,
“西气东输”工程成立建设领导小组。“西气东输”工程投资达1463亿元。“西气东输”管道工程将于2001年开工,2003 年底实现全线贯通,2004年可将塔里木天然气输
送到长江三角洲地区,2007年全部建成。
西电东送
“西电东送”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作出的重大决策和标志性工程,也是西部大开发的骨干工程。
“西电东送”指开发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西部省区的电力资源,将其输送到电力紧缺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京、津、唐地区。该项工程将把西部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充分利用西部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获得西部大开发所急需的启动资金;为东部地区提供清洁、优质、可靠、廉价的电力,促进东部地区经济发展。
(摘自中国能源网http ://www .china5e .co m)
青藏铁路
青藏铁路是国家“十五”期间四大标志性工程之一,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程之首。据了解,青藏铁路北起青海省西宁市,南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全长约1956公里,其中西宁至格
尔木约846公里已于1984年建成。将要动工修建 的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从青海省西部重镇 格尔木市火车站引出,过南山口后,上青藏高原腹
地,途经纳赤台、五道梁、沱沱河、雁石坪,翻越唐古拉山进入西藏自治区,再经安多、那曲、当雄、羊 八井,至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线路走向与青藏公路基本并行。
青藏铁路是当今世界海拔最高、最长的高原铁路。线路经过地区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段有960公 里,翻越唐古拉山线路最高处达5072米;经过多年
连续冻土地段550公里,经过九度地震烈度区216 公里。沿线高寒缺氧,生态环境脆弱,地壳运动活跃。在这样的区域修建铁路,具有很强的探索性和
科研性,建设任务艰巨。 青藏铁路的修建,将结束西藏自治区不通铁路的历史,进一步改善青藏高原的交通条件和投 资环境,促进西藏资源开发和经济快速发展。对加
强内地与西藏的联系,促进藏族与各民族的文化 交流,增进民族团结,造福沿线人民,将发挥重要作用。
(摘自新华网)
南水北调
“南水北调”是继三峡工程之后,我国又一个重大的国土建设工程,它对中国社会进步和经济持续发展的意义甚至超过了三峡工程。这一浩大的工程,对于我们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合理配置资源、增强环境意识和社会公益责任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是人均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在时间和地区分布上很不均衡:北方水少,南方水多; 汛期降雨集中,非汛期干旱少雨。长江是我国最大的河流,水资源丰富,长江水量的94%以上东流入海。而长江以北水系流域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
63.4%,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广大北方地区 长期干旱缺水,尤其是黄淮海地区人均水资源量 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2%,是我国水资源供求矛盾最突出的地区。近20多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和城市化的发展,北方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许多河流断流、湖泊干枯,地下水过量开采,水体污染严重。今年我国北方广大地区发生了严重旱灾,粮食减产,许多城市被迫限时、限量供水,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仅靠节水和挖
掘当地水资源潜力,将无法解决今后北方地区的 水资源短缺问题。兴建南水北调工程势在必行。
(摘自中国能源网http ://www .china5e .com)
|